首页 正文

面对防不胜防的诈骗套路,服装公司(工厂)该睁大眼睛看清看透

收官 2021-10-16 0 539

三月初,番禺南村一个服装工厂接到一个外贸公司的订单,16个款,共29000件,订单总金额为190余万元,不用开发票。外贸公司提供款式,并指定面料。双方同意,外贸公司先向服装厂支付订单总额的10%即19万余元作为定金,剩余的90%货款在服装厂将货品生产完毕,并由外贸公司验收合格后,按实际货款金额支付给服装厂,再出货,也就是业内所称的“现金出货”。虽然颇费了一番周折,比如外贸公司要验厂,以证明服装厂的生产能力;而服装厂也要去察明外贸公司是否皮包公司;双方还就价格问题进行了多轮讨价还价。总之,这看上去是一次双方都很慎重、很认真的合作。最后,双方签订了协议,将各项认为需要履行的责权利都写进了协议。协议签订后第二天,外贸公司就将定金20万元支付给了服装厂——按合同定金应该是19万余元,但外贸公司认为给个整数,这样好计算。

鉴于最近几年的形势,服装厂无疑是接了一个好生意,而且是一个大的好生意。当时正是春节刚过不久,广州很多工厂都还没有生意可做,没有订单也就没有工人,这个服装工厂一下子就接到了将近3万件衣服,单款有1000多、2000件,着实让人羡慕。10%定金也让工厂非常满意,毕竟大多数订单都不会有定金,要自己垫钱买面辅料做货。现金出货则让工厂觉得有了保障,之前大部分订单都是月结甚至更长。指定面料也是行规,工厂接过的所有订单都是下单方指定的面料。工厂老板去过位于广州越秀区建设六马路一个写字楼的外贸公司,看起来确实是个做服装外贸的正经公司。稍微有点非常规的是商标吊牌洗水唛,外贸公司提供样品,工厂依样定做或打印,但这也不算离谱,工厂之前也接过几次这样操作的国内品牌订单。

查看源图像

服装厂老板非常开心,他精心计算过,将近200万元的订单总额,买面辅料差不多66万元,生产成本差不多75万元,这样,这一单他的毛利有50多万元。收到定金后他就开始采购、生产,要赶在四月中旬出货。生产期间,外贸公司QC几次过来察看生产进度,检查生产质量,每次来都要填写生产进度表,并让工厂老板签字。外贸公司对工厂的生产品质极为满意,工厂对外贸公司的专业态度也很敬佩。显然,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合作,如果没有意外,以后的愉快合作会更多更紧密。

转眼就到了四月中旬,工厂比约定的交货时间提早几天将全部29000多件货品生产完毕,外贸公司抽查合格后,在验货报告和对账单上签名确认。工厂将货品打好包,等余款170多万元到帐后即可发货。

货期前一天,工厂老板将对账单发给外贸公司联系人,表示可以付钱发货了,对方回复财务正在核对。货期那天,工厂老板再次给外贸公司发微信,对方回复说过两天给钱出货,最近这几天出的货比较多,仓库放不下。货期后三天,工厂老板又一次询问,对方回复说这些天货款支付比较多,要过几天国外转款过来,钱到了马上就可以付钱出货。又过了一个星期,工厂老板问可不可以出货了,对方回了一串悲伤无奈绝望的表情,然后说,公司资金链断裂,破产了,没钱提货了,定金不要了,货品你自己处理。

惊恐万状的工厂老板立即赶往外贸公司,看到了一群歇斯底里的工厂老板,还有几个维持秩序的警察和保安。外贸公司已经人去楼空,写字楼管理处人员说这个公司一个月前就已经没人了。管理处还说外贸公司是去年12月初租的办公室,还欠一个月的租金和水电费呢。

查看源图像

警察登记了各个工厂的反映情况,30多个工厂,来自番禺区、白云区、海珠区,订单总额为3600多万元,减去已付的360余万元定金,还有将近3300万元的货款待收。警察建议通过法律程序,不要采取过激行动。

外贸公司负责人不接电话,但微信还回,说确实没钱了,实在不好意思,按协议执行吧。

协议写的很明确,款到发货,如果甲方(外贸公司)拒付余款超过货期一个月,乙方(工厂)有权自行处置该批货品,定金不予退还。

当初签协议的时候,工厂老板都觉得非常有保障。没有人认真去想,如果外贸公司真的不给钱,自己该怎么办?按协议,外贸公司并没有违约,甚至还非常通情达理,定金和货品都不要了,总共亏了360多万元;如果较真一点,可以要求提价值360多万元的货,剩下的由工厂自己处置。

工厂面临的现实问题是,通过法律程序要回货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如果要不回货款,这些货怎么处理?他们是纯加工厂,没有销售渠道,之前也会有少量超过货期的货品或次品,都是让客户代卖或叫收尾货的收走。但现在这批货数额巨大,又是外单货,处理难度太大。

外贸公司破产了,把难题留给了工厂;如果工厂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难题,有些也要破产。

工厂老板们建了微信群,商讨解决办法,当然是谁也想不出好办法。外贸公司负责人后来连微信也不回了,发语音通话就立即挂掉,再后来把工厂老板们的微信都拉黑了,手机号码也停了。

一次在讨论的时候,一个老板说起面料成本,大家一核对,发现所有面料都来自同一个布行(面料公司)。惊奇之后,大家决定找布行打探一下。他们没有直接找老板,而是找了布行仓库的小弟,因为当时是去仓库给钱提货,与几个小弟也加了微信。小弟说,工厂买的面料都是去年和前年的库存。工厂是按正价购买的面料,但按常规,这批库存面料将会以特价处理。就像成衣,一旦过季,就会迅速贬值,而面料贬值的速度比成衣的更快。

工厂老板们很容易就得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结论:“外贸公司”与布行设局,让工厂们以正价购买库存面料,以极小的成本获得了大得多的收益

工厂老板们仔细算了算,他们购买面料的钱大概是订单金额的30%,也就是1100万元左右,如果布行按库存货处理,这批面料只能回收280万元左右,这样布行就多挣了820万元,扣除“外贸公司”付出的定金360多万元,“外贸公司”和布行还能挣460万元左右。

工厂老板们可以这么想,帐也可以这么算,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外贸公司”和布行故意设局,通过正价销售库存面料来赚取差价;况且就算他们是这样操作的,法律上也没什么毛病。

心如死灰的工厂老板们只能想方设法找“外贸公司”和布行“诈骗”的证据,以挽回损失,拯救工厂。他们问了那个QC,QC也不知情,说还被“外贸公司”老板拖欠了工资,正在找老板。

正当工厂老板们煎熬之际,收尾货的人陆续找上门,希望收走这批货。在广州从事服装行业的人都知道,白云区石井有个巨大的尾货市场,活跃着数千家尾货公司或档口,以一件几块钱到十几块钱的价格从珠三角各个服装公司(工厂)收购库存货品,再加几块钱或十几块钱将这些货品销往东南亚、非洲、国内乡镇农村市场和拼多多这样的低端电商,以及最近两年的网红销售。

收尾货的人说得很明白,这些是外单货,工厂自己又没有销售渠道,当尾货处理还能收回一点钱,放在仓库就是废品,还要付出保管费用。收尾货的人说,因为这些货齐色齐码,又是新款,他们可以出高一点收购价格,8块钱一件全部拿走。

彷徨无计的工厂老板们在微信群说起收尾货的情况,大家一核对,发现这几个收尾货的人都是同一个公司的。他们很容易地得出结论:这个尾货公司,与“外贸公司”、布行是一伙的,三方串通合作,凑钱付定金,让工厂去布行正价现款消化库存面料,工厂做好货后以“外贸公司破产”为由拒提货,再由尾货公司去工厂以极低价格收走货品,加几块钱后甩卖出去。

工厂老板们又算了算:总共55.4万多件衣服,就算对方每件挣5块钱,也赚了将近280万元,加上面料那里,就有差不多740万元。

让工厂老板们心灰的是,以上只是他们的揣测,他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证实。他们现在能做的,除了继续寻找那虚幻的“诈骗”证据,就是得想办法处理这批货,挽回一点损失。他们可以硬气一点,自己找人处理,不让“骗子”挣这笔钱;当然得看价格,价高者得,毕竟不能跟钱过不去。

同样重要的是,以后如何规避这种风险?对于第一次合作的客户,最好的当然是先收取总成本(面辅料成本加上工费)以上的定金,再现金出货,但这样好的生意可遇不可求,甚至可以说是绝无可能,挣钱是与风险成正比的。如果不想冒风险,又不能说服对方按自己的意愿来,就只能放弃了。又或者,对第一次合作的客户,先小做一单,试试深浅,这样即使亏了,也不会伤筋动骨,之后再逐渐扩大合作,但不能迈得太大,扯着蛋可不好受。

服装的江湖,波诡云谲,再熟手的老司机也得睁大眼睛看清楚,避免被人算计。(路维

尾货 ·

发布者                           我也要免费发布

av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