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嫌弃”到“真香”,临期食品为什么能收割年轻人的钱包

    从“嫌弃”到“真香”,临期食品为什么能收割年轻人的钱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个东西上面都有一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也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

    这是著名导演王家卫电影《重庆森林》里面的经典台词。

    他可能想不到的是,一贯让人觉得“大限将至”的临期食品现在不但涅槃重生,而且成为资本青睐、众人想进入的一门好生意。

    精致省,精准锁定年轻人的钱袋

    大爷大妈组团抢菜,小哥哥小姐姐拼单临期。

    顾名思义,临期食品指的是临近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之内的食品。

    在北京年轻人都喜欢的时尚打卡地标之一三里屯,临期食品成为年轻人手里走俏的商品。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发现,和便利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事临期食品供应的超市好特卖(HotMaxx),年轻顾客们络绎不绝。

    这里不但有化妆品、面膜、洗护等日化用品,货架上陈列着各式饮品和零食,而且每个产品的价签上多了醒目的标注——经销商建议零售价格××,而实际销售价格往往是标注的一两折。

    根据公开资料,临期商品的特卖店正在以品牌化、连锁化的形式迅速在全国各地铺开。例如,好特卖从2019年至今已融资4轮。2021年3月,成立于天津的食惠邦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惟一资本领投。2021年4月11日,以售卖临期商品为主的南京折扣超市小象生活宣布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愉悦资本领投。

    年轻人对临期食品的喜爱也溢于言表:“100 元能买到6瓶巴黎水、6瓶星巴克咖啡、1L 装的进口果汁,哈哈,这样的物价感觉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两个刚刚购物结束的消费者对记者说。

    “我们的主要消费人群都是年轻人,和80后消费者们相比,90后甚至更年轻的消费者们是一群拥有多元消费观念的群体。精致消费主义在年轻人中盛行,给我们带来了商机。年轻的消费者们因为要消费的项目太多,例如电子产品、名牌包、潮鞋,但是他们不追求名牌,只要质量没问题,精打细算购物是他们推崇和认可的一种聪明的、精致的、节省的生活方式。”小象生活的创始人兼CEO 粟海辉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粟海辉认为,临期尾货其实是一门古老的生意,不论是品牌方还是渠道商们早有一套处理临期商品的做法,很多超市也会专门设立临期保质期商品货架,但随着新消费场景的搭建,临期产品触达消费终端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年轻人获得消息的渠道比以往任何一代都强,因此让尾货超市重新组合了价值链条,匹配了新需求,获得了新生。”粟海辉说。

    百亿风口和与时间赛跑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按照业内通常会产生至少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会突破3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显然,临期食品领域成为巨大的风口,但从事临期食品就能赚到钱吗?

    按照我国GB 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的规定,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已经说明或不必说明的特有品质”。

    国外对于保质期的理解也各有不同。根据国际法典委员会制定的《预包装食品标识法典通用标准》的规定,食品标签上应该标注“最短保存期”(Date of Minimum Durability)、“出售截止日期”(Sell-by-Date)、“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和“此日期前食用”(Use-by Date)。

    目前,业内对于临期食品的界定,并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只有各省区市出台的相关地方性管理规定。

    一位食品供应商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目前商超和电商平台通常会拒绝接收保质期过了2/3的国产食品和保质期过半的进口食品,个别商家的标准甚至更为严苛,要求商品的保质期要在1/3时间段之前。

    “虽然这个行业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与时间赛跑的压力也很大,临期商品可售卖时间很短,行业拼的是资源和信息效率。”粟海辉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食品从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再到消费者手上,需要经过一系列流通环节,每一环节都顶着保质期的压力在赛跑。而临期食品由于被打上“即将到期的标签”,很容易造成库存积压,再经过层层传导,非常容易让临期零售商们变成“接盘侠”。抗风险能力弱,也是这个行业一直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竞争环境和国外完全不一样,现在临期食品从烫手山芋变身为市场新宠,行业貌似不看规模、没有门槛,很容易进入,但更容易砸在手里。而且,只要是一门好生意,就有无数的资本和创业者涌进来。现在业内做临期超市的越来越多,根本没有时间慢慢去做。所以我们也在尝试,希望通过供应链利益的重新分配来为企业找到新出路。”粟海辉透露,他们计划第一个阶段做临期尾货,用品牌商品天然价格低的优势作为切口吸引消费者;第二个阶段则要加入很多工厂货,“这也是我们未来的方向”。(中国经济周刊

    库存资讯 563 2021/09/07
  • 「小象生活」,临期折扣的社区样本 | 创公司

    「小象生活」,临期折扣的社区样本 | 创公司

    自2020年开始兴起的线下临期折扣市场,正在涌进越来越多角色鲜明的参与者。

    我们曾在「临期折扣兴起时」这篇文章中探讨过中国临期折扣市场的现状。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上游临期商品的供给增加是促成下游渠道爆发,临期折扣向连锁店、品牌店发展的契机。以上海、北京为据点,作为先行者的好特卖HotMaxx目前已开出了100多家门店。

    创立于2020年10月,诞生于南京的「小象生活」,也在这股浪潮中找到了符合自身的差异性定位。

    小象生活创始人、CEO粟海辉曾在2019年以供应商的身份进入到临期折扣行业,主要为好特卖(彼时还是推推购)、信用卡积分商城等零售终端供货。在这个过程中,粟海辉逐渐感受到“终端的机会更大”,于是在积累了大量的上游资源之后开始转型做起了折扣零售。

    不久前,小象生活完成另外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领投方为愉悦资本,天使湾资本跟投。截止至今,小象生活进驻了南京、扬州、合肥,以及黄梅、溧阳、东海等多个县城市场,已经开业的门店有20余家,10余家即将开业。

    不同于好特卖、Boom Boom Mart繁荣集市等折扣零售店聚焦于一线城市的商业中心和园区,产品上以大牌临期的零食引流,辅以日化等高毛利的库存商品。小象生活主打二线及以下市场,选择在社区开店,提供更适合家庭消费的品类以提高连带率。

    “就像是砍掉了生鲜的永辉”,在接受《新商业情报NBT》采访时,粟海辉表示,小象生活的目标是在折扣产品的基础上,成为家庭消费的新选择。

    当临期折扣业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分化出不同的路径。例如,从日本折扣零售之王「唐吉诃德」的案例里,我们看到了折扣零售业向郊区生鲜大店、海外特色食品店的多路演变;同样以清仓尾货起家的美国“一元店”Dollar Tree,依靠自有品牌、区域品牌及小包装产品发展成了品类齐全的小型特价超市,其中尾货的比例仅占不到10%。

    如今,以好特卖为代表的品牌连锁店掀起了本土折扣零售业态的热潮,刚刚诞生不久的小象生活,正试图在社区生态下摸索出自己的答案。

    01 到消费者那边

    2019年至2020年间,粟海辉及其团队曾作为中间商,组织品牌方及经销商手中的临期、尾货商品,向好特卖及信用卡积分商城等B端客户供货。据粟海辉介绍,只要能掌握上游和下游的资源,甚至不需要自建仓库,中间商就能轻松赚取高达25%的利润。

    一场疫情刺激了临期折扣市场的快速发展,在推推购转身成为好特卖的过程中,粟海辉也看到了临期折扣在下游做品牌连锁店的价值——利润更高,并且有长期壁垒。

    “我们从商业的本质上来思考,这个生意是不是还有其它的做法”,在接受《新商业情报NBT》采访的过程中,粟海辉表示,选址商圈、致力于打造寻宝式购物体验的折扣店或许并不是唯一的答案。例如日化、酒类产品,针对的是固有消费群体,而非冲动式消费者,“这是有一定的家庭(目的性)消费属性的”。

    对消费者行为的观察进一步坚定了粟海辉的想法。他发现,有许多消费者是专程来折扣店囤货的,在这样的消费场景下,如果针对目标人群增加产品的供给,将会极大地提升连带率。

    结合中间商的组货经验,以及对临期折扣消费者的长期观察,粟海辉决定从供应商转做终端渠道,成立小象生活。为了与现有的折扣店形成差异化竞争,小象生活决定从100平米左右社区店开始。“我们把店开在消费者的家门口,不就更方便了吗?”

    以南京为起点,小象生活在去年10月成立,趁着疫情后大批店铺闲置的机会开始了快速扩张。选择南京一方面是为了避开在上海与好特卖、Boom Boom Mart和街头巷尾各类进口食品折扣店的竞争,另外一方面考虑到南京的地理区位,向周边可以扩散至扬州、镇江等城市甚至安徽,“可以更好地下沉”。

    在下沉市场,只有市场价2-5折的低价商品是吸引消费者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小象生活能够快速向下渗透的主要原因。“县城的客单价比我们在南京还高,能卖到35块、40块”。据粟海辉介绍,小象生活来到黄梅县,店铺还在装修阶段就有许多路过的消费者想要进去买东西了。“我们只能一边装修一边卖”。

    开店过程中,粟海辉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刚开始时,小象生活并未在店铺装修上多费心思,店面是普通的清仓甩卖的样子。到第七家店的时候,开始向精品超市发展,但调整效果不尽人意。现在,小象生活看起来更像是清仓甩卖和精品超市结合的社区超市版本,一方面在店面硬装的材质上走品质化路线,一方面又保留了花哨的特卖风海报,以刺激进店用户的消费欲望。

    “4000户”,约1万人,是小象生活希望能够至少覆盖到的人群数量。按照这个比例来看,以南京为例,600多万的城区人口理论上可以开600家门店,即便是除去较差的选址和市场饱和区域,也大概能开出300家门店。

    不同于此前临期折扣店以大型临期仓为中心,聚集于江浙沪地区。粟海辉认为现在的物流体系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来将店铺开到更远的区域。“每个县城开个5家以上的店没问题”,由于采用整车运输,物流成本只占到2%,相比之下,县城店的租金却能便宜一半以上,毛利率远高于城市店。

    就全国市场来看,下沉市场是一片仍待开拓的蓝海。粟海辉预估,临期折扣连锁店在全国至少可以达到3万家的体量,而目前这个市场上只有约2000家,空间仍然广阔。

    02 货的差异化

    为了满足社区的家庭消费需求,小象生活与其它品牌连锁折扣店相比,在货品组织上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

    粟海辉向《新商业情报NBT》介绍,目前小象生活的尾货比例约为75%,15%的厂家直供新品,以及10%的本地货品,比如冻品、短保烘焙和鲜奶等,这部分货品的销售占比约为5%。引入本地商品的一大原因,是为了能够更全面地覆盖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因为低价折扣品来店,然后顺手买了更多的生活用品”,这是粟海辉所预期的消费场景。

    从主打家庭消费的这个角度来看,小象生活的竞争对手不是便利店,而是存在于社区周边的小型超市。理想情况下,一个小区的周边如果有生鲜卖场和小象生活,基本上就可以覆盖所有的需求了。

    面向不同的消费市场,小象生活的货品组织还会进一步差异化。“在县城店我们不会卖巴黎水和精装的饮用水,我们会卖一些更亲民的东西”。粟海辉观察到,县城的消费者们品牌心智不高,尤其是在行业集中度较低的品类,比如饮料、休闲零食、日化用品等等,一些本地化的品牌仍有较大的挖掘空间。

    在粟海辉看来,此前积累的充分的经销商资源是小象生活在面对竞争上的一大壁垒。尤其是在本地化品牌货品的组织上,区域性的经销商资源能极大地发挥效用。“本地化品牌不是不好,只是没有扩张到全国而已”,他举例,这类品牌往往因为有着强烈的情感烙印而备受当地消费者喜爱,西安本土的冰峰汽水就是一例。

    此前的临期折扣店主打进口商品,其中一个原因是消费者更喜爱进口货。但粟海辉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不是说进口货就更好卖,而是进口货更容易组织”,由于大量的进口货品都掌握在大的进口贸易商手上,并没有像国产品牌一样遍布全国的经销网络,货品并不分散,组织起来会更容易。反之,国产品牌的货分散在全国成千上万的经销商手上,这就需要足够多的经销商资源才能拿到大量的货源。

    现阶段,临期折扣的货品一方面来自经营不善的经销商,另一方面来自品牌方。在新消费崛起的背景下,从电商起家的新品牌没有健全的经销商体系,因而货品都掌握在自己手上。与此同时,传统品牌开始为了应对竞争而加速生产新品,而这类新品并一定都能较好的市场反响,这就导致了大量产品成为滞销品,最终不得不流入临期折扣渠道。

    “我们认为,只要创新不停,库存就不会减少,这个机会是一直存在的。”

    03 新的时代红利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十万家食品工厂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成为了零食新品牌崛起的背景,同时也为下游的渠道商带来了新的机遇。

    粟海辉介绍,目前小象生活已经积累了30多款产品,是可以直接向厂家下单生产的。“从去库存到去产能”,这是当下临期折扣店扩展品类、降本提效、稳定货源的又一个机会。

    通过梳理临期折扣行业的发展,粟海辉发现,临期折扣店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很能再继续依靠尾货来成长。日本的唐吉诃德和美国的Dollar Tree提供了先行者的经验,作为渠道方的折扣店,需要在快速扩店的过程中,想好下一步该往哪儿走。

    “我们也还在探索”,粟海辉向《新商业情报NBT》表示,从临期尾货出发的,最后一定会变成一个“软折扣”超市,因为这类折扣超市有更强的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折扣超市需要更完善的货品组织。不能只是进口商品或者尾货,还需要加上一些能够长期稳定供应的标品,以及一部分本地供应链的货品。

    目前,小象生活在南京的100平门店月销售最高能达到60万,平均下来也能有40万,以平均35%的毛利率来计算,盈利能力很可观。接下来,小象生活计划在今年将门店规模扩大至100家,为了能够加速扩店,除了直营模式外,也在逐渐放开加盟模式。目前在扬州就由一位城市合伙人代理整个市场,双方共同出资,盈利共享。

    粟海辉认为,当具备真正的渠道规模优势之后,临期折扣店能够反作用于生产环节,逐步向折扣超市转型。“我们的规模再大一点,就能有整条产线都为我们生产了,价格还能再便宜20%”。

    在成为折扣超市的过程中,除了发展自有品牌,渠道应该如何建立起真正的壁垒,究竟还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控生产端、影响消费端,「小象生活」还在寻找答案。(胡晓琪

    库存资讯 648 2021/09/07
  • 临期食品,是继社区团购之后,超市完成破局的另一条出路?

    临期食品,是继社区团购之后,超市完成破局的另一条出路?

    大家都知道,受到社区团购的冲击下,超市面临巨大的危机,完成数字化转型似乎成为了超市行业的唯一出路。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大家都不看好线下超市的时候,有这么一类线下超市却屹立不倒,甚至还有反超电商的趋势。

    相信大家很难猜到这是什么超市业务,其实就是临期产品

    临期产品:超市新玩法?

    据赤焰信息了解,在某超市中,一瓶依云只要3.5元,一盒5片装的曼秀雷敦面膜只卖11.5元,这些价格大概是正常市场销售价的3折左右。

    临期食品的极高性价比,正在吸引着年轻人,并且大肆闯进了年轻人的生活。

    临期商品的出现,无疑给超市带来了新的生机,让它又有了新的经营动力。

    这种便宜到离谱的临期商品,更是为超市带来了希望。

    对于保质期这个概念,相信很多人都很清楚,他们买东西时,比较看重的就是保质期。

    而在现在的超市中,我们可以看到临期尾货商品专区,在这个区域内,原价3元的易拉罐饮料,保质期为18个月,距离过期还有6个月,每罐售价仅需1元。再比如,原价300~500元的红酒,在超市中售价仅需70元不到的价格,面对如此低的价格,很难让人不心动。

    临期尾货市场

    有的人可能会问了,就算临期尾货有很高的市场价格,但是真的有那么多临期尾货吗?

    这里,大家可以先来看一个数据: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中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那么1%的库存沉淀就是300亿元的临期食品行业规模。

    看到这里,你就会知道,保守说来临期食品的规模已经超过了300亿,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

    如何抢占临期市场红利

    当然,对于临期尾货来说,单纯展开线下业务,依靠超市、便利店等实体门店,也是很难获得更高的销售量的。

    相反,结合线上线下业务,可以帮助商家更好地抢占临期市场红利,而开展线下业务的关键,就是社区团购。

    基于社区团购在生鲜市场中的表现,在履约环节上,已经有高效的表现。因此,这一模式同样适用于临期市场。

    临期尾货跟生鲜产品一样,对配送的要求会比较高,只有确保高效的供应链和配送效率,才能吸引更多的新用户,为平台带来更多的订单收益。(赤焰程序新

    库存资讯 527 2021/09/07